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中国风景线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环保 > 环境要闻 >

新闻纵深|减碳目标高于全国,河北怎么干

来源:河北新闻网 编辑: 马明轩 时间:2021-03-26 13:48:53
导读: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与担当。

微信图片_20210326134658.jpg

张家口市沽源县丰源店乡境内的风电场。(新华社资料片)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阅读提示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与担当。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提出了相关安排和目标。

河北一起步,就给自己定了个高于全国的“小目标”:到2025年,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9%,比全国降低18%的同期目标高出1个百分点。

减碳之路,任重道远,河北靠什么打赢这场硬仗?

微信图片_20210326134547.jpg

位于张家口市的亿华通公交车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模型。(河北日报资料片)

构建低碳能源体系:“风”“光”正当时

3月22日晨,雄安站,朝阳洒落在屋顶的光伏组件上。

这是一座车站,也是一座发电站。站房屋顶1.77万块光伏组件,年可发电580万度,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吨。

让一座公共建筑同时成为发电站,河北早已有之。

保定电谷国际酒店,也是一座发电站,年发电近28万度。从2009年开始的11年内,它已累计发电305万多度,减排二氧化碳近3000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蒋钦云表示,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人均能源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还未脱钩,碳排放仍处上升期,要彻底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非一朝一夕之功。

再考虑到我国的人口数量、经济体量、发展速度以及资源禀赋等客观实际,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对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能源结构、能源系统等提出重大变革性、系统性需求和挑战。

从年发电近28万度的电谷国际酒店,到年发电580万度的雄安站,折射出河北清洁能源不断壮大的历程。

而要实现碳达峰,河北首要之举,正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按照中央部署,构建这一能源体系,需“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河北的风电开发,从上世纪末就已开始。历经多年探索,河北的风电、光电已颇具规模。截至2020年年底,仅张家口市的风电装机,就已超过1380万千瓦,其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则突破2000万千瓦。

中国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煤炭,碳排放部门中,电力部门占比最高(51.4%)。而“风”“光”发出来的是“绿电”。如今,坝上的“风”“光”已成为旅客镜头下的草原新景,许多人的草原天路打卡照里,都定格下河北的降碳“白标签”。

“绿色办奥”,是中国向世界的承诺。实现这一点,要“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

2020年6月,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示范工程正式投运。

这项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的技术,将助力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

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随后建成,绿色电力开始源源不断地向京津冀和华中负荷中心持续输送。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继风能、太阳能之后,氢能被格外关注。

“建成国内氢能一流城市。”在氢能产业发展上,张家口今年的目标霸气十足。

自2015年7月张家口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以来,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的建设进展备受瞩目。基于筹办冬奥会的需要以及相关产业的良好前景,氢能开发利用也日益受到该市的重视,产业布局逐渐提上日程。

短短几年时间,如今,张家口已形成以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为重点,带动制氢、加氢、氢能产业装备制造和研发的全产业链条。

致力于在2035年成为国际知名氢能之都的张家口,有望获得新一轮政策加持。

迈向绿色制造:推进三大领域减污降碳

3月12日,河钢集团宣布,将在旗下宣钢公司建设一座年产120万吨炼钢原料的氢气直接还原厂,较传统的“高炉-转炉”流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将减少40%至60%。

其中,一期60万吨采用焦炉煤气做还原气,计划于2021年年底投产,建成后,将是全球首座使用富氢气体直接还原铁的工业化生产厂。二期60万吨将采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电解水制氢做还原气,实现无化石能源冶炼。

实现碳达峰,产业结构偏重,是河北面前的一道坎。

迈过这道坎,河北需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钢铁大省河北,正试图打破煤和铁这对传统组合。

当日,河钢集团同时发布低碳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2022年实现碳达峰,2025年实现碳排放量较峰值降10%以上。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明确了河钢集团低碳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和技术方案。“十四五”期间,河钢将全力打造全球氢能还原与利用技术研发中心,引领世界低碳冶金革命。

建筑领域,“被动房”产业的突破,让河北的高质量发展多了根新标杆。

目前,河北省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项目141个,建筑面积440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每年可节约1.6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6万吨。

这笔账算下来意味着什么?

据业内专家估算,若我国北方城乡建筑全部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建设,每年可节约供暖用煤约3.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亿吨,这对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期间,河北工业领域清洁低碳发展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五年里,压减水泥产能1194.9万吨、平板玻璃产能4999万重量箱、焦化产能3144.4万吨,超额完成“十三五”任务。

就在奔向清洁低碳发展的道路上,过去五年河北已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33家,其中国家级95家;钢铁企业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0家,位居全国第一。

下一步,河北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变革。

工业和建筑领域之外,交通领域的一些低碳化改造,也可以成为河北未来降碳的挖潜重点。

其中,围绕重型卡车运输“柴改氢”,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正在打造示范区:采用焦化副产品制氢的加氢站项目在这里率先完工,49吨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率先在这里运行。

而在张家口,目前全市运行氢燃料电池公交车304辆,并将持续投入大量氢燃料电池汽车保障2022年冬奥会各项赛事。此外,4座加氢站、1个制氢项目现已投产,今年年底将有共计16座加氢站、5个制氢项目建成投产。

提升生态碳汇能力:让森林、草原、湿地等齐发力

早春,丰宁千松坝林场大滩分场营林区内郁郁葱葱的落叶松,隐约透出嫩绿。

从2006年开始,千松坝林场正式启动碳汇林建设。项目区位于丰宁大滩镇,处于京津母亲河——潮河、滦河发源地,是京津水源涵养功能的核心区,工程设计面积2610.79公顷。

碳汇交易可以使碳排放权像普通商品一样进入市场,通过相互调剂,确保区域实际排放量不超过限定排放总量。丰宁千松坝林场碳汇造林一期项目,被核定为可用于抵消16万吨以上的碳排放量。这些可以用来抵消的碳排量,意味着碳排企业可以来“买碳”,林业碳汇项目业主通过“卖碳”实现创收。

自2014年完成京冀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第一单后,截至2020年,千松坝林场已完成碳汇交易360多万元。

碳循环的旅程中,森林是重要一环。

1亩成年树林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约24.455吨。

过去5年间,河北累计完成营造林3954万亩;其中,2020年,河北省完成营造林882万亩。而今,河北森林蓄积量由1.44亿立方米增加到1.75亿立方米。

河北已经用森林打造了一个“仓库”,专用于储藏碳。

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是河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3月18日,廊坊市永清县,京德高速永清连接线植树现场,志愿者们栽下一棵棵树苗。不到半日,连排成行的树苗整齐排列、迎风挺立,带给这个春天更多的绿色期许。

截至目前,永清县森林覆盖率已达43%,居华北平原县份之首,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等荣誉,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绿色明珠”。

今年,河北将完成营造林600万亩,大力实施太行山燕山绿化、坝上地区植树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和白洋淀上游规模化林场等造林绿化重点工程。

同时,将全面开展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以此推动造林绿化行动在城乡全面展开。

提升生态碳汇能力,途径不止造林。

资料显示,1亩天然草原固碳能力为0.1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0.46吨。

“十三五”期间,河北完成沙化、退化、盐碱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272万亩。今年,河北还将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20万亩。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专家指出,草原的碳汇功能,不仅体现在植物光合作用中。同时,草原植物根系发达,每时每刻都在与土壤进行物质的循环;草原一岁一枯荣,大量枯落物不断沉积,在千万年变迁中,还会形成厚厚的泥炭或腐殖层。

森林、草原之外,能够发挥固碳作用的,还有湿地、海洋、土壤、冻土。

提升生态碳汇能力,需要调动和发挥整个生态系统的协调作用。“十四五”期间,河北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打造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绿色实现永续发展。(河北日报记者董立龙、李嘉欢、袁伟华)

相关

完善政策、技术和市场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要想打赢这场“硬仗”,实现碳达峰,河北需要更完善的政策、技术和市场体系支持。

2020年8月,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出一道“征集令”:征集省内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点项目,积极探索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技术和方法。

这道“征集令”,指向河北境内的火电、化工、油气开采、水泥、钢铁等企业。

省生态环境厅明确,技术水平较高的项目将纳入全省试点项目名单。对于开展相关项目并通过评估验收的重点排放企业,河北将在碳市场履约和碳配额分配中予以适度倾斜。

专家表示,实现碳达峰,河北需要围绕技术进步发出更多“征集令”,不仅要着眼低碳前沿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还要着手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此外,实现碳达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有完善的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作保障。

中央明确,实现碳达峰,要“坚持全国统筹,强化顶层设计”,“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3月18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有关专家对相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建议,加快出台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政策文件,进一步提高各方认识,突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重点,科学设定各阶段目标,明确基本原则、工作方向和主要任务,压实各行业、各地方主体责任,推动形成“1+N”政策体系,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河北明确提出将制定全省碳达峰行动方案。

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对河北而言,不仅要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还要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一系列相关政策。

据了解,推动碳达峰目标任务稳步实现,河北要加强体系建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以体系强基固本;同时还要加强能力建设,既提升绿色低碳技术等创新能力,又提升生态碳汇能力,靠能力行稳致远;要加强行动建设,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行动,加强国际合作行动,用行动落实蓝图。(文/河北日报记者董立龙、李嘉欢)



责任编辑:马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