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河北纪事|共享,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2024年7月28日,无人机拍摄的涿州市刁窝镇万全庄村。
“老师理论知识丰富,技艺手法专业,让我受益匪浅。”
“家里改成防滑地面,卫生间加装了扶手。”
“小区改造后焕然一新,像刚建成的一样。”
…………
就业服务更加精细,社会救助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美好……一件件、一桩桩民生实事,汇聚民心,关乎大局。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4年以来,河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倾听民之意、关注民之忧、化解民之困、改善民之基,不断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暖心大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夯实就业之基,筑牢民生之本
近日,石家庄铁道大学举办校园微双选会,吸引了呼和浩特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天津诚信达金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
该校金属材料专业大四学生郭浩龙,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岗位,签约人本股份有限公司。“它是一家轴承制造企业,和我的专业正对口。”郭浩龙高兴地说。
“自2023年起,我们每周三开展校园微双选活动。”石家庄铁道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郭斌介绍,除了每年组织春秋两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外,学校还不定期组织企业专场招聘,现已形成“大型招聘+组团招聘+微双选+专场招聘”的多层次、全覆盖校园招聘格局。
用好校园招聘主渠道,我省各地各高校抓住求职招聘关键期,开展各种校园招聘活动。2024年以来,我省打造“部门—行业—地域”,省、校、院立体化多层次招聘活动矩阵,不间断开展校园招聘。
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既是就业工作的重点,也是社会关切的焦点。
“老师理论知识丰富,技艺手法专业,让我受益匪浅。”近日,在参加唐山市残联组织的盲人按摩特色培训后,沈赞超说。此前,他已开办2家按摩店,带动50余名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全省残联系统持续开展“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和“量体裁衣式”岗位开发,加大对残疾人灵活就业项目支持力度,让更多残疾人有工可做。
针对就业困难人员,我省还实行分级分类帮扶制度。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台账,组织“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2024年全省失业人员再就业25.39万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省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民生实事头号工程,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日前,从张家口市高端家政月嫂培训班结业的41名学员,乘坐“点对点”大巴赴京上岗。
本次41名赴京“河北福嫂”包含月嫂24名、家政服务员17名,分别由6家北京市知名家政服务企业安排就业。2024年张家口市先后举办服务北京高端家政、月嫂技能提高培训班,已累计培训223名学员。
2022年以来,河北连续三年将“河北福嫂·燕赵家政”工作列入全省20项民生工程,扩大优质家政服务供给的同时,带动更多妇女实现稳定就业。
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强一域经济、富一方百姓。
“赤诚供暖人”“燕达医养师”……如今,这些有着良好口碑的劳务品牌,已经成为人们就业增收的重要载体。
关注特殊群体,兜牢民生底线
时隔一年多,再次走进涿州市刁窝镇万全庄村,这里到处透着“新”意:道路是新修的,村史馆是新建的,新盖的房子更是一户连着一户。
万全庄村位于兰沟洼蓄滞洪区,2023年汛期全村311户全部受灾,不少房子被冲倒或严重受损。这么短的时间里,它是如何实现蝶变新生的?
原来,房子受灾后,乡亲们很快就收到了农房保险理赔款,钢筋、沙子、水泥等建材也都有补贴优惠,政府还给担保联系了施工队。
房屋修缮加固重建,承载着家家户户的幸福。2024年,我省把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列入20项民生工程,通过提供设计服务、技术指导和帮扶,调配施工力量,开展“建材大集”活动等,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灾后农房恢复重建任务。
入冬前,万全庄村受灾的乡亲们相继搬新家、住新房。在村民付继军的家里,崭新的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现在我浑身充满了干劲儿。搬进了新家,我们得把日子过得更好、更红火。”付继军说。
“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
家住承德市双桥区陕西营小区的兰奶奶,一直一个人生活,属特殊困难老年人。
“我腿脚不太方便,厨房和卫生间地面湿滑,有几次差点摔倒。”兰奶奶说,2024年民政部门给免费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后,生活安全舒心了。
“家里改成防滑地面,卫生间加装了扶手。”兰奶奶一边说一边按动手中拐杖上一个按钮,立刻响起报警声,“这是免费配发的多功能拐杖,一旦发生意外,可以及时提示周边人帮忙。”
2024年我省对40163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同时,实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新增养老护理员持证人员4660人。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
2024年11月22日上午8时许,位于衡水市丽景名都小区附近的小萝卜托育中心里逐渐热闹起来,几十个不满3周岁的“小小孩”被家长陆续送到这里。
“目前,我们可提供托位80个,服务方式分为全日托、半日托等。”小萝卜托育中心负责人罗淑贞介绍,这两年,政府为他们提供了水电气热、房租补贴等,2024年又将他们纳入河北省普惠托育服务扩容工程,全年补贴17万多元。
据了解,2024年全省新增普惠托位5414个。此外,围绕“一小”,我省还累计完成1165.16万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00所。
在情系“一老一小”的同时,我省还聚焦困难群众、残疾人、妇女等群体特殊需求,精准实施民生工程,织牢社会保障网。
对全省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实施精准助残服务工程,为残疾人提供各类服务30.37万人次;为全省孕妇(含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免费提供无创产前基因筛查和耳聋基因筛查服务……一件件民生实事,为幸福“加码”、为生活“加温”。
呼应百姓之盼,提升生活品质
“小区改造后焕然一新,像刚建成的一样。”近日,雄安新区凤阳小区居民对小区改造成果连连称赞。
老旧小区改造是关乎群众生活品质的大事。2024年,雄安新区对4个小区进行了改造提升,改造面积1.87万平方米。
在改造过程中,除了解决老旧小区建筑物和配套设施破损老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等共性问题外,雄安新区还充分尊重居民主体意愿,广泛征求住户意见并融入改造方案,真正做到让大家满意。
老旧小区既要“改得好”,更要“管得好”。
辛集市重点对2000年以前建成、已经完成改造的85个老旧小区集中开展“回头看”,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其中,12个小区引入了物业企业,73个小区实行业主自治。
小区环境越来越美,路边绿地逐渐增多。
最近,石家庄市桥西区居民张惠丽有了新发现:石家庄二中润德学校门口东西两侧长期无人管护的绿地,被改造成了两个兼具运动休闲功能的口袋公园。
“公园里不仅有健身步道,还有网球场、乒乓球场,每天都会吸引很多市民来这里休闲、健身。”张惠丽说。
近年来,石家庄的口袋公园越来越多。有的建在小区周围、街道旁边,有的是将原来的“边角地”利用起来,有的甚至是由以前脏乱差区域改造而成……
这些小而美的口袋公园,既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又给城市增添了绿意。
不仅安居,还要优行。在“四好农村路”提升方面,2024年我省建设改造完成农村公路7000余公里。
生活品质的提升,还包括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2024年“四季村晚”精品文艺会演在西港镇归提寨村精彩上演。舞台上汇集了各镇、村的12个精品节目,现场观众掌声不断。2024年以来,海港区先后举办“四季村晚”“七进”文化惠民演出等300余场。
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23576场;深入实施体育场地设施惠民工程,建设或提升标准化体育公园和小型体育主题公园200个,建设更新行政村(社区)新型健身器材400处,建设乡镇(街道)多功能运动场、百姓健身房等300个……越来越多的人在文体活动中体验着快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