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云长镜头丨“冀”往开来新一年②:协同发展新台阶
“5—4—3—2—1,新年快乐!”
2024年12月31日晚,
京津冀三地首次“梦幻联动”,
隔空欢聚,同启新年序章。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
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
河北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
不断彰显新担当,
携手京津
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
先行区、示范区。
航拍中国星网总部办公楼。
2024年10月14日,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正式迁驻雄安新区。
这家率先注册落户
未来之城的中央企业,
点亮了雄安
空天信息产业链条上的
一颗“主星”,
带动多家卫星互联网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及创新平台奔赴雄安,
空天信息产业版图有序铺展。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
疏解集中承载地,
雄安新区是推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区域。
截至目前,
央企在雄安设立各类机构近300家。
疏解,要将北京的资源要素
在更大范围进行优化配置,
从而成为协同发展新的动力源。
承接,河北牢牢牵住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
发挥各地比较优势,
形成新增长极。
工作人员正在巴威装备制造唐山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作业。
焊花飞溅,打磨声此起彼伏。
在位于唐山曹妃甸装备制造园区的
巴威装备制造唐山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
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这是京城机电旗下北京巴威公司
打造的高端装备制造
新基地项目。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项目承担了总部的全部产能。
唐山以京冀曹妃甸、津冀芦汉
两大协同发展示范区为龙头,
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
多重叠加,
吸引了京津转移产业“组团式”进驻。
全域对接、全面承接。
河北各地从承接疏解中汲取新优势,
在优化分工中集聚新动能。
蓄电池、行李架来自河北,
车灯、座椅、车身、变速箱来自天津,
玻璃升降器、空气滤清器来自北京……
当下,京津冀整车企业
与零部件企业“链”在一起,
合力共造“一辆车”的故事,
正在三地持续上演。
区域内互补短板、融合配套,
区域外握指成拳、合力招引,
三地间产业协同的“手”越牵越紧。
京津冀加强“六链五群”产业协同,
河北牵头的新能源
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产业
保持较快增长。
三地不断加快优质产业承载空间供给,
提升物理空间的协同融合;
三地规划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科技生态港启动建设;
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等
共建园区揭牌成立……
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
让三地产业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深,
产业协同带来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大会上发布“京津冀共建共享十大场景”。
2024年12月,
京津冀创新应用场景共建共享大会
发布了智慧港口、
城市地下空间高精度定位导航、
智能网联汽车AI语言大模型等
一年多来京津冀共建共享十大场景,
集中展示河北省打造的创新应用场景
在推动前沿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助力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要作用
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调试消防机器人。
京津研发,河北转化。
2024年1至11月,
我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870.6亿元,
同比增长25.2%。
河北不断用“接得住”实现“升级跳”,
协同创新激发产业新活力。
从经济接轨“深一度”,
到链起产业“协作圈”,
“1+1+1>3”的协同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一桥连两地,水上再牵手。
2024年9月29日12时,
随着潮白河大桥的通车,
连接北京通州区与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的
厂通路实现全线贯通,
从大厂回族自治县
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距离
缩短约5公里。
早晚高峰的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十分热闹。
通车三个多月,
厂通路日均车流量超7000辆次。
河北祖名香香豆制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宁
也因一条高速的通车喜上眉梢。
“我们在蔚县规划建设了
祖名在华北地区最大的生产加工基地,
生产的豆制品90%供往北京。
豆制品最讲时效性,
京蔚高速通车后,
每趟运输时间将减少一小时,
成本约减少三分之一。”
12月30日上午,
京蔚高速全线通车,
彻底打通了
北京通向河北的“西大门”。
北京西六环至蔚县通行时间
由3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
涿鹿县与北京实现1小时通达。
12月30日,京蔚高速全线通车。
10年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成效有目共睹。
打通铁路“大动脉”,
畅通公路“微循环”。
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
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
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河北段施工现场。
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拉近京津冀的时空距离,
而纵横交错的路网交通更加促进三地融合,
为三地协同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山同脉,水同源,地相连。
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
不仅是交通的便利,
还有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成效。
张家口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厚植京津冀生态底色。图为草原天路。
三地联合成立生态协同工作机制,
在统一规划、统一立法、统一标准、
联合执法、生态补偿等
多方面不断突破,
共同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
联建联防联治向纵深发展。
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会议在承德市召开。
河北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在推进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
随着生态环境的显著提升,
河北大地不断上演“精灵奇遇记”;
世界最大的“超级充电宝”上新,
国网新源丰宁抽水蓄能电站12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
河钢集团张宣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的
老钢铁基地“长出”近零碳工厂
……
生态向美,能源向绿,产业向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三地携手共治、协同“绿”动、向新而行,
京津冀区域绿意更浓。
2024年9月7日一大早,
保定市民李明峰
动身前往北京城市图书馆参观。
一路上乘地铁、借书,
都只用到一张社保卡——
京津冀三地跨省通用、
一卡多用的第三代社会保障卡。
这张小小的卡片,
正成为百姓手中的便民卡、贴心卡,
集成了交通出行、文化体验、
政务服务、旅游观光、
就医购药、人社业务、
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发放
七方面功能,
不断拉近三地百姓的距离。
截至2024年8月底,京津冀社保卡
持卡人数达1.16亿人。
推进京津冀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
举措远不止这些。
优质教育资源“跨省过河”,
截至2024年9月,
246所京津优质中小学幼儿园
与河北370所学校开展跨省办学合作;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专家在张家口市第四医院为患者实施手术。
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京津冀医联体增至70个,
实现设区市全覆盖,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增至8个;
河北净菜丰富京津市民菜篮子,
蔬菜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超过四成。
今年元旦春节期间,
三地“组团”推出
丰富多彩的文旅大餐,
推出六大板块系列活动,
充分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年味儿更足了。
京津冀在协同中越走越亲、手越牵越紧。
百姓不断提升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让重大国家战略有了温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走过十年,
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牵手十年,
京津冀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
携手共进、并肩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
下一个十年,值得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