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一株连翘一尾鱼 涉县解锁太行山区乡村振兴密码

来源:央广网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04-14 13:53:36

太行山间连翘花迎风轻颤,金瓣下掩映着荒山变“金山”的密码。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这座位于太行腹地的小城,正用一朵花带动村民致富,养一尾鲟鱼“链”出亿级产业,并将百年古村打造为“网红打卡地”。

一株连翘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涉县连翘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证明商标“双认证”特色产业,2024年全县产量达15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四分之一,产值1.05亿元,稳居河北省首位。

漫山遍野的连翘迎风绽放,金黄花海铺满山野

在连翘产业崛起浪潮中,西沟村71岁退伍军人陈水洋的转型之路颇具代表性。2014年,他率先将500亩核桃林改种连翘,提前布局中药材产业。“荒山成了‘绿色银行’,连翘花真成了‘黄金花’!”抚着金灿灿的连翘花,陈水洋算起了生态账,如今每亩产值较种植核桃提升好几倍,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陈水洋农场中盛开的连翘花

“过去灌溉全靠雨水或从山下抽水,现在政府建的蓄水池彻底改变了我们‘靠天浇水’的历史。”陈水洋感慨道。从曾经的荒山到如今的连翘花海,再到村民鼓起的腰包,一朵朵连翘花印证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轨迹。

与此同时,涉县积极探索“中药材+文旅”融合模式。通过打造连翘主题旅游项目,开发深加工产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太行山区徐徐展开。

一条鱼“链”出亿级产业

清晨五点,涉县清漳河畔泛起薄雾,鲟鱼养殖池粼光点点。技术员张淑泓穿梭在水泥池间,观察着鲟鱼的状态。“每克鱼子酱的经济价值抵一斤鲜鱼,这可是山里的‘黑金’!”

涉县常乐村鲟鱼养殖基地

涉县地处太行腹地,不临海不傍湖,鲟鱼如何成了这里的特产?答案藏在太行南麓的清漳河——全县分布22处山地冷泉水,常年14-18℃的低温活水,为冷水鱼筑就天然养殖场。

33年前首批鲟鱼鱼苗入水,如今已掀起产业巨浪——750亩养殖水面沿河足足铺展60里之长,69家养殖场年产出4000余吨冷水鱼,带动上下游渔业产值达2亿元,打造出华北最大冷水鱼基地。22处冷泉化作“蓝色引擎”,驱动着山乡蝶变。

“冷泉水免费使用,电价有优惠,政府还有专项扶持,让我们愿意投身冷水鱼养殖。”正在投喂鱼群的养殖户李大哥抹了把额头的汗珠。在他身后,运输车正将新鲜渔获装车。

养殖户正在给基地内的鲟鱼喂食

“产业要做强,链条得延长。”涉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股股长王献忠介绍,当地已延伸出鱼子酱、鱼油、化妆品等深加工链条,涉县正以“冷水孵出热经济”的实践,书写乡村振兴新样本。

鲟鱼加工厂正在加工鲟鱼制品

一座村庄变身“网红打卡地”

青石垒墙,黛瓦覆顶,美丽的大洼村静卧于群山环抱中。这座曾因交通闭塞而沉寂的百年古村,因乡村旅游焕发新生,节假日村口能排起五里长的车队、日均接待上万名游客,这一仅有345口人的小村成为“网红打卡地”。从空心村到旅游强村,大洼村的蝶变密码藏在每一个细节中。

雨后的大洼村

修复古宅,修的是村民的根。更乐镇投入资金对30余间空心古宅进行原貌修复,千余米破损石板街重铺如初。村民张大爷指着自家老屋感慨,“祖辈传下的石头房,如今成了游客拍照的‘背景墙’。”从随处可见的驴拉磨、打井水等传统农耕场景,到主题馆里现磨现卖的玉米面,都让游客品味到“乡愁”。

返乡青年张海兰是村里首个“吃螃蟹”的人。她建设的“里山沟客栈”年净收入达50万元。在她的带动下,农家乐、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旅游相关产业年收入突破百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几倍。

夜幕下的大洼村

从政府主导规划到市场灵活补位,从古宅修复到产业融合,大洼村的蝶变证明,乡村振兴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传统与现代在细节中共生。

连翘花开的生态之美、鲟鱼跃动的产业之力、青石黛瓦的文化之韵,交织成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县域样本。站在新起点,涉县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让更多“张海兰”“陈水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这片热土正以“涉县路径”回答时代之问,乡村振兴,不仅是山乡巨变的现在进行时,更是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未来式。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