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辛集分站 > 热点资讯 >

骏马奔腾永向前(地名中的抗战记忆)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04-21 17:58:24

黄骅像。

河北省黄骅市羊二庄镇大赵村一处广场,柏树吐出新绿,海棠花在风中绽放。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缓步上前,为黄骅烈士雕像敬献鲜花。这位八旬老人,是黄骅烈士的女儿黄鲁彬。

广场北面是黄骅烈士牺牲地纪念馆,进门左侧的土屋当年曾是私塾,有地下党员在此传播进步书刊,后来一度成为村学校教室,几张旧桌椅依稀可见当年的读书情景。

“黄骅原名黄金山,1911年2月出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参加了红军长征。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改名为黄骅。”黄骅市档案馆馆长宋建新介绍,1943年3月,黄骅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同年6月30日,他在新海县大赵村主持召开军区侦通会议时,被叛徒杀害,年仅32岁。为纪念黄骅烈士,1945年9月,新青县(1944年1月新海县和青城县合并为新青县)改名为黄骅县,1989年至今称黄骅市。

黄骅是一座用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在这里,人们崇尚英雄,在红色精神中汲取力量,像“骏马”一样,永远驰骋向前。

“黄骅是在大赵村牺牲的,我们要接力传承红色文化。”大赵村党支部原书记孙立国介绍,2007年6月纪念馆建成,他的父亲孙树章是老党员,从小听黄骅烈士的故事,主动当起义务讲解员。后来村民孙津生拿过接力棒,继续义务讲解,这一讲就是16年。“我们对黄骅烈士的感情很深,每次讲解我都感情充沛,这样才能感动人。”今年80多岁的孙津生讲解时声音洪亮,都不用扩音器。

红色文化,薪火相传。2021年,孙立国也加入义务讲解。当年,孙树章在纪念馆院中栽下一棵小树苗,如今已经长成大树。孙立国每每在树下讲解,都感慨着:“看到这棵树,我便想起父亲的叮嘱——要一代一代讲好黄骅烈士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这片英雄的土地,积累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近年来,当地先后建设黄骅市烈士陵园等10余处红色文化场馆,每年吸引上千批次群众、团体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各界人士创作电影《英雄黄骅》等红色文艺作品共10余部。黄鲁彬参与成立的艺术团,以经典歌曲弘扬红色文化,成员从10多名壮大到目前的100多名。

黄骅人是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的。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英雄、好人不断涌现。从捐资助学的陈长贵到跳海救人的刘洪华,黄骅市近年来产生了1100多个道德模范等先进个人和集体,其中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人荣获“中国好人”称号。

“文化可以凝心铸魂赋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精神动力。”黄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福新说,“我们会依托黄骅特有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凝聚发展动能。”

渤海弄潮,向海图强。大赵村向东30多公里是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黄骅港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目前已上升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5年突破3亿吨。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位于黄骅一带的南大港湿地,水鸟在水边悠闲起舞。经过多年修复保护,去年7月,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的组成部分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河北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告别纪念馆已是傍晚,出门路过那间教室,看到室内一角放着两盏旧马灯,在电影《英雄黄骅》里,许多战士没见过城里才有的电灯——他们渴望“光”。如今这里挂着一只大灯泡,明亮耀眼。出大赵村,从黄骅市到黄骅港,一路灯火辉煌,“渤海明珠”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