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太行新闻 > 省内新闻 >

新闻分析|从省科学技术奖看河北科技创新进阶

来源:河北新闻网 编辑: 张新悦 时间:2025-04-22 13:45:24

4月21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石家庄召开,273项(人/组织)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从新型锆钛合金到多机遥操作协同安全作业系统,从养老护理智能装备到花生品种更新换代……展开2024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榜单,一系列聚焦国家战略和河北发展需求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河北省科技创新活力更强,赋能产业动力更足。

■ 奖励质量进一步提升

2024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共形成专利、标准、软著等各类知识产权2209件,发明专利占知识产权比重由上年度的44.53%提高到51.47%,国家标准由上年度的30件增加到41件。

“本次获奖项目中前沿技术密集突破、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了良好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这说明河北省技术研究实力和成果转化能力都在提升。”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开发基于忆阻器的类脑计算芯片,河北大学教授闫小兵团队用了15年。

传统计算架构正面临摩尔定律物理极限,数据处理能效难以满足人工智能市场爆发的需求。从基础物理机制出发,闫小兵团队一步步推演关键参数、一点点探索工艺细节,历经上千次试验,突破多项关键工艺节点,开辟了全新研究路径,开发出大算力、低成本、低功耗的智能芯片。

手捧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闫小兵说,获得这一难能可贵的奖项,是一场多年如一日的使命之征。

统计数据显示,本次一等奖获奖项目的平均研究时间是10.05年。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说明,“十年磨一剑”的潜心研究是河北省科技创新的普遍规律。

不仅是类脑计算芯片,本次榜单涌现出一大批高水平科技创新项目,这些项目聚焦“四个面向”,紧贴河北省重点产业,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解决了雄安地下“一座城”的定位导航难题,在全国打造了应用样板;省中医院针对胃肠黏膜的癌前病变提出病理演变规律,制定诊疗规范,研发9种专利阻断方药,有效逆转“炎—癌转化”;燕山大学研制的遥操作系统远程高精随动感知技术及设备,实现对作业环境的全面感知和危险环境下智能装备高临场感远程高效安全操控……

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获奖者中,45岁以下科技人员主持完成的项目96项,占比35.7%。更多青年走向“舞台中央”成为科研生力军,为河北省避免人才断层、优化人才结构注入强劲动能。

■ 京津冀协同创新成效显著

本次获奖项目,与外省单位合作完成的共153项,其中,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105项,占68.63%。一等奖获奖项目中,有50%的项目是河北省企业、高校与京津合作完成的成果。科学技术合作奖项目中,有10人是京津两地服务河北省企业的专家,其中4人是科技特派团成员。

奖励大会现场,河北东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团团长、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孙厚军,站上河北省科学技术合作奖领奖台。

自2022年他担任该公司科技特派团团长以来,在低轨卫星通信、低空经济无人机组网通信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帮助企业开发低轨5G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用Q/V频段收发信道设备、小型化高密度天通天链北斗导航三模一体化收发组件等,创造经济效益超2000万元。

京津科技创新要素密集,是一座创新“富矿”。近年来,河北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强化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积极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加强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协作,京津冀协同创新成效愈加明显。

2010年,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整合京津冀优势资源,围绕小麦、玉米和马铃薯水肥精准高效集约化生产,历经14年技术攻关,实现理论创新、装备研发、模式集成与大面积应用的全链条发展。“主粮作物水肥精准高效集约化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成果在河北及周边区域近三年累计推广1015万亩,节水3.2亿立方米。

“去年,全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破千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省科技厅正围绕“六链五群”谋划与京津共建共享产业应用场景,推动京津重大科技成果在河北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推广。

■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

在225项省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中,企业牵头或参与完成的163项,占72.44%;工业领域一、二等奖获奖项目中,企业牵头完成的42项,占比51.22%。

君乐宝突破乳酸菌发酵剂的稳态化制备技术,开发高活性发酵剂、功能性发酵乳等14个系列新产品,扭转乳酸菌菌种、技术与产品受国外垄断的被动局面;石药恩必普药业开发的国内首仿新药乙磺酸尼达尼布,填补国内肺纤维化领域新药空白,近三年累计治疗超25万人次,节约用药成本超25亿元……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千千万万创新企业,正成为河北科技创新的真正主体。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与被市场接受的商品之间,横亘着一条技术落地的鸿沟。“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提高成果转化率的有效途径。”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华北电力大学牛军峰教授团队与沧州绿源水处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开展的“低碳约束下有机工业废水碳污协同减排及资源回收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应用于河北省钢铁、石化、医药等支柱产业,近三年年均处理废水9540万立方米,新增销售额15.04亿元。

“科研单位负责研发,企业从市场角度提出需求、参与中试,才能尽快把成果推向市场,最大程度发挥科技的价值。”牛军峰说。

为加速融通产学研,近年来,河北省鼓励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等组成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打造要素齐备、机制灵活的技术交易服务网络,畅通创新资源与技术需求对接渠道。

在河北,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高水平科技成果正加速涌现。


责任编辑:张新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