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高颜值 人居画境生——石家庄市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乡村高颜值 人居画境生——石家庄市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五一”假期临近,在鹿泉区,工作人员正在对十里花廊景观带进行管护,假期期间将呈现出“一路繁花、芬芳绽放”的靓丽景象,市民游客可前来漫步骑行,在沁人芬芳中感受自然之美,尽享休闲时光。
除此之外,石家庄市各县(市、区)也都趁假期前明确工作重点,划分人员责任,推动乡村环境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
田间地头绿意盎然,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村民脸上笑容洋溢……如今,在石家庄市各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正在生动呈现。
鹿泉区东土门村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乡村蝶变展新颜
春之末尾,夏之开始,草木葱茏,芳野萋萋。
走进鹿泉区常河村,环境干净整洁、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一片片油菜花随风摇曳,花香四溢,仿佛置身金灿灿的花海中。笔直的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整齐有序,村民和保洁员正拿着清洁工具,确保垃圾不落地。
“路面硬化、村庄亮化等硬件条件具备后,乡村美了,大家维护卫生的自觉性更高了,现在每天都有保洁员和村民分片打扫卫生,村里环境保持得非常好。”话语间,流露出村民对乡村的赞美。
“‘五一’假期,村里会有些在外务工的人回家看望老人和孩子,为给大家提供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加入清洁员队伍中来,为村庄清洁贡献力量。”该村党支部书记高普说,“村里环境美了,人气也越来越旺了,每年都会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赏花踏青。”
环境美了、人气旺了、经济好了……常河村的这些变化,只是石家庄市开展人居环境改善成果的一个小小缩影。
“环境好了,心情好了,生活不比城里差。”鹿泉区东土门村村民张洁感慨说,如今,村子所到之处无不干净整洁、赏心悦目。
农村环境卫生一时好转并不难,难就难在保持。
为此,鹿泉区深入实施“好支书培育”“好支部建设”工程,创建“青年人才库”“干群夜谈会”等制度机制,村“两委”干部带头,广泛发动群众积极献策、主动参与和美乡村创建。
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升级。近年来,石家庄市一个个村庄焕发新颜,它们由过去的“脏乱差”蝶变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
石家庄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 经验,完善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不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各地村容村貌越来越好,百姓生活越来越舒适。
春日时节,赞皇县黄家沟村樱桃种植园内的樱桃陆续成熟,已经有游客前来采摘。
产业兴旺动力足
近日,元氏县宋曹镇南苏村半夏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村民紧抓时令忙碌着,播种机也来回穿梭播种作业,中药材半夏种植孕育着增收致富新希望。
“我们经过多方调研,发现半夏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就想着抓住发展机遇,让村集体和村民多一项收入。”该村党支部书记张玉朴告诉记者。
“今年我们种植半夏280多亩,预计10月份迎来丰收,亩产量可达2000斤左右。”种植大户杨晓波望着半夏种植田,脸上难掩喜悦。
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半夏种植新模式,在党支部引领下,成立专业合作社,整合村民土地交由种植大户进行半夏种植,统一耕作、播种、管护等,规模化种植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成为盘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抓手。
眼下,又快到了樱桃采摘收获的季节。
“我们这里主要种植大棚樱桃,从3月20日就开始陆续上市了,一直可以采摘到5月20日左右,正好与露天樱桃采摘衔接上。”在赞皇县黄家沟村大棚樱桃科技示范园,负责人刘瑞普告诉记者。
发展樱桃产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让大伙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截至目前,赞皇全县樱桃种植已辐射到土门、龙门、清河、张楞、许亭等7个乡镇90多个村子。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产业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儿”。
近年来,石家庄市发展特色产业的县(市、区)越来越多,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构建产业体系,坚持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文明新风润心田
乡村美,看“颜值”,更重“气质”。近年来,石家庄市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聚焦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改革、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加强阵地建设、树立典型标杆、拓宽宣传广度,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在藁城区廉州镇五界村,村内整齐排列的房舍、干净整洁的道路、文明守礼的氛围以及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让人感受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在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过程中,五界村充分利用“积分制”,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将村级发展、文明家庭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方面纳入积分范畴,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践行文明乡风。
如今,村里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互相攀比、打架斗殴等问题明显减少,村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
同样,在晋州市李家庄村,“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蔚然成风。
“村里制定了《李家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红白事都受红白理事会监督,并且投资86万余元修建了婚宴大厅,供村民免费使用。”李家庄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李家庄村不仅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更注重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改变村民旧的思想观念。
当前,石家庄市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发展有力有序、文明之风遍吹田野,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