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发力新赛道,低空经济展翅飞
发力新赛道,低空经济展翅飞
3月21日,中国邮政无人机飞越白洋淀上空,为安新县圈头乡居民配送包裹。
登上小型飞机,从云端领略白洋淀美景;周末从鄚州机场打“飞的”出发,去北京游玩;在手机上动动手指,无人机送来报纸和信件……在雄安新区,这些梦幻般的场景正在成为现实。这一切,得益于新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
作为一条新兴赛道,低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与雄安新区政策支持方向、产业发展思路、创新发展要求高度契合。为此,新区采取一系列举措,大力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出台《关于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用12条“真金白银”政策激活低空经济动能;打造雄安新区(安新县)低空经济融合示范区,成立雄安中关村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集群日益完善;持续创新应用场景,构筑坚实的低空经济安全底座。
在未来之城广阔的天空上,低空经济正展翅高飞。
雄安新区安新县赵北口镇,无人机正在进行巡检。
无人机应用场景不断增加
1月23日早晨,安新县圈头乡迎来一位特殊的邮递员——一架六旋翼无人机飞过白洋淀水域,缓缓降落,将报刊送到了圈头乡。这标志着雄安新区首条获得正式批复的无人机空中航线首飞成功。
圈头乡位于白洋淀中心地带,全乡77%的面积是水域。30多年来,村民与外界的信件往来、快递投送全靠水上邮递员,报纸从安新县县城送到圈头乡要耗费4个小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人机邮递员完成报纸配送仅需16分钟。
从“水上划桨”到“云端飞行”,折射出雄安新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
距离圈头乡直线距离不到6公里的雄安鄚州机场内,一架架印有“白洋淀通航”字样的白色飞机整齐排列着。在这里,游客可以登上飞机,体验低空飞行,从空中俯瞰白洋淀美景。
“去年,我们接待的游客数量超过2400人次。”鄚州机场管理经理霍禧介绍,今年前来体验低空飞行游览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都得提前预约。
鄚州机场不仅有环绕白洋淀的游览航线,还有飞往其他城市的航线。
“我们机场目前已实现往返京雄两地的常态化飞行,并与国内多个机场形成联网模式,开辟转场航线27条。”霍禧说,从北京平谷、顺义飞到鄚州机场,仅需半小时,越来越多北京市民正选择打“飞的”来雄安。
除了低空飞行游览场景,鄚州机场还有飞行执照培训、无人机检验试飞、森林防护等多种应用场景。以飞行执照培训为例,鄚州机场已经培训30多名学员,2024年训练飞行2700余小时,不少青年人积极报名准备考取“飞机驾照”。
“接下来,我们还将打造无人机物流配送、环京津冀远途运输航行等创新场景。”霍禧说。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是低空经济产业的一个重要集聚地。园区重点构建低空经济软件服务产业链,涵盖无人机运营服务、空域管理、软件开发等领域,还准备打造低空空域管理、软件技术中心和无人机研发实训基地。
“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实现低空飞行器在农业植保、城市安防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并向物流、救援等‘低空经济+’场景延伸,联动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协同创新。”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相关负责人说。
从空中游览到空中物流,从飞行执照培训到无人机检验试飞,从软件服务到应急救援……创新的应用场景层出不穷,让低空经济的花朵在未来之城开得愈发繁盛。
2月23日,安新县无人机创新基地内,北通(雄安)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新款无人机用途。
全产业生态持续完善
2月23日,安新县无人机创新基地内,在北通(雄安)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通航空”)工作人员的操控下,一架大载重无人机拉着200公斤重的货物缓缓起飞。随后,一架农业无人机成功进行喷洒作业演示。这两个大块头是北通航空最新研发的工业大载重级无人机,成了当天召开的雄安新区(安新县)低空经济融合示范区产业大会上的明星。
今年初,雄安新区(安新县)低空经济融合示范区正式启动,该示范区依托3个无人机基地和1个低空产业园,积极承载无人机生产制造、无人机检测维修、无人机驾校培训、青少年研学实践、校企产教融合等多领域业务,全力打造低空经济全产业生态。
“安新县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动力,积极融入新区发展大局,特别是在上级大力支持下,依托紧临白洋淀的区位优势,抢先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创新打造数字淀乡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安新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锚定打造低空经济全产业生态的目标,安新县与多家机构达成合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低空经济智库平台;与上海扩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北通集团等企业签约,推动无人机研发制造落地。
北通集团无人机生产基地的落户,是安新县打造低空经济全产业生态的关键落子。
“生产基地分3期开发,总投资预计超1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无人机智能制造中心。”北通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付文双表示,无人机生产基地将实现年产中大型无人机1万架,小型无人机100万架,带动就业200至500人。
不仅有无人机研发制造,安新县也在大力布局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公共安全、智慧警务、智慧农业等低空经济赛道。针对相关人才短缺的问题,安新县也在积极谋划。目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安新职教中心已在安新县设立校外实训基地,培养无人机专业人才,为各个赛道的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雄安新区(安新县)低空经济融合示范区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未来我们将推动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安新县相关负责人说。
筑牢空域安全底座
3月17日,白洋淀水域上空,当一架“黑飞”无人机闯入时,中国通号无人机监视防护系统在数秒内便锁定目标,轨迹追踪、电子围栏、反向接管一气呵成,标志着这次空域管控演练圆满成功。
低空经济的本质是“向天空要效率”,但效率的前提是安全。低空经济涉及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新业态,而无人机“黑飞”、非法入侵、航线冲突等问题则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强化低空安全管理、打造空管监视防护系统,对于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雄安新区携手央企中国通号集团等单位,共同搭建低空监视防护网,筑牢低空经济发展的安全底座。
3月17日,在雄安新区(安新县)低空经济融合示范区空域管控场景暨中国通号无人机监视防护系统启动仪式上,安新县政府与中国通号集团子公司通号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低空经济创新中心,推动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深度融合。
“空管监视防护系统的启用,是雄安新区(安新县)低空经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成果,有效支撑了低空安全管理和智能防护体系建设。”通号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灵明表示,中国通号无人机监视防护系统实现了静电探测及反向接管两大突破——静电探测技术可精准捕捉微电荷变化,实现对低慢小目标的轨迹追踪,有效覆盖雷达盲区;反向接管技术通过记录分析无人机通信链路,实现对非法无人机的主动控制。
凭借创新的技术,雄安新区正在构建全域感知—精准反制—反向接管的防御体系,为重点区域筑牢安全屏障,树立低空经济安全管理典范。
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产业生态越来越完善,安全底座越来越坚实……雄安新区正以天空为画布,以创新为笔墨,绘制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空中长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