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新闻网立足河北,覆盖全国,基本定位为“权威媒体,新闻网站”。

太行新闻网

城市: 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廊坊 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正定太行资讯京津冀网事中国风景线 更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农村 > 农产品市场 >

让传统非遗“潮”起来

来源:河北新闻网 编辑: 马明轩 时间:2020-09-18 14:34:50


05e03582-ded5-4e92-94af-cbe6d20867f5_watermark.jpg


  国家级非遗项目固安柳编市级传承人张万富展示柳编技艺。在此次展览上,10位非遗传承人应邀来到现场,展示各自的拿手绝活。河北日报记者曹铮摄


  绣着花枝的红锦缎虎头帽、狮头帽惟妙惟肖;固安柳编手提包、野餐篮精致时尚;廊坊高派面塑水浒“一百单八将”栩栩如生……9月9日,由河北省文旅厅主办,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河北省群艺馆、廊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的“流淌在生活”廊坊非遗美学展,在省非遗中心拉开帷幕。生活气息与艺术美感和谐相融,让人感受到河北传统非遗的时尚“潮面孔”。


  扮靓非遗“潮面孔”


  如何让当代人喜欢上传统工艺,一直是非遗传承面临的问题。如今,人们可以从渐成常态的非遗展示活动中看到,越来越多的传承人和业界人士用创意赋予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让古老的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呈现出既传统又时尚、既古老又新鲜的“潮面孔”。


  传统工艺现代表达,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走进河北省非遗中心二楼展厅,中式桌椅、古典纱帘等传统元素映入眼帘,其间穿插设置了不锈钢、亚克力等现代材料镂空雕字装饰。传统与现代在光影投射间完美融合,徜徉其间可品味到非遗历史神韵。


  “希望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让大众感受到非遗在生活中的美好,使非遗跟大众没有距离感。”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李媛媛说,“以‘流淌在生活’为主题,是因为感觉到廊坊乃至河北非遗从未远离生活,一直流淌在民众生活中。”她介绍,展览分为“传世典藏·再现宫廷技艺”“民间活力·在生活中传承”“归去来兮·传承技艺面向未来”“匠心工坊·生生不息的非遗匠心”四个篇章,遴选廊坊市35个特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500多件精品力作,展示燕赵文化的丰厚底蕴,展现河北非遗艺术的蓬勃生命力。


  “非遗本就是源于生活的文化,在各个时代都引领过时尚、审美及潮流。因此它更应该回归审美,走进生活。”李媛媛说,现代社会中非遗并没有离场,而是需要通过“转译”等形式回归百姓生活。


  赋予非遗“新生命”


  大多数非遗是与农耕文明时代相适应的生活方式所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面临着各种困境。多位参展传承人认为,通过创新性转化,让非遗在生活中“看得见、用得着”,是最好的传承和保护。


  创新离不开生活。在此次展览上,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秸秆扎刻、胜芳布艺、柳编、传统旗袍制作技艺、第什里风筝、面塑等10位非遗传承人应邀来到现场,展示各自的拿手绝活。这些绝活,大多数融合了传承人的创新思维和技艺设计。


  69岁的李凤霞是廊坊市非遗项目胜芳布艺传承人。展览开展当天,她带来的布老虎、儿童斗篷、狮子鞋、金鱼鞋等布艺产品,让参观者特别是女士们流连忘返。这些作品中,几乎每一件都蕴含着李凤霞的创新设计。传统的老虎肚皮和爪子都是白色,她改为红色,就连老虎爪上的兔毛也染成红色,增添了不少喜气。狮头帽的耳朵用小弹簧作为支撑,更显灵动。“最初是无意中捡到一个小弹簧,我就琢磨用在布艺作品身上。”李凤霞一次次地尝试,手指被弹簧刺破,终于制作成功。有了弹簧的支撑,狮头帽的耳朵晃动自如,整件作品有了生气儿。这样的创新,让狮头帽在市场上更加抢手,往往是这批订单还没完工,下一批订单又来了。


  40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固安柳编技艺市级传承人张万富,用柳编与建筑跨界融合思维,创作出高10.05米、宽7米、长11米的“花田礼堂”。张万富16岁起便以柳编为职业,跟着祖父、父亲学习固安柳编。如今,在继承了几代人的传统手艺基础上,创新创意设计,开发出数十个系列,数百个品种,大的产品系列有吊花篮系列、提篮系列、盘子系列、洗衣筐系列、园艺系列等。此外,他还从其他工艺门类中汲取设计灵感。


  “我希望固安柳编能够从实用品向工艺品,再向艺术品过渡,以此增加它的附加值。”为了创新,张万富和华北航天航空科技大学、廊坊师范学院等高校的设计专业师生进行深度合作,以现代美学引领固安柳编的创新性转化。


  接力激发非遗“新活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固安县有4万名柳编编工。而到2011年固安柳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时候,柳编师傅已经不到50人了,65岁以上的占40人。我今年40岁,是会这门手艺的人里最年轻的。”说起传承人才培养话题,张万富显得有些忧心。


  58岁的廊坊市非遗项目玻璃油画传承人裴小苓,则更迫切地希望能有年轻人接过自己手中的传承接力棒。玻璃油画,是在玻璃上采用油漆、颜料等进行反笔作画,由清初著名传教士兼画家郎世宁等传入中国。由于古代中国玻璃非寻常百姓所能使用,所以当时的玻璃油画主要是为皇亲贵戚所拥有。后来,玻璃油画由于失去市场,很长一段时间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很多人认为玻璃油画技艺已失传。如今,廊坊市掌握玻璃油画技艺的,也仅有裴小苓等不多的几个人。


  人才保护与培养是非遗保护传承的关键。事实上,为加大非遗人才的培养力度,河北省开设了相关专业人才培训班,并在部分中小学设立了非遗课程,这对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固安县以学校作为试点,建立“小小传承人”活动体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并形成教育常态,使学生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拓宽校园文化建设阵地。


  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优势,非遗得到了有效传播,并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开启了非遗新的传承与传播。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固安柳编,张万富在抖音注册了“非遗柳编萌大叔”账号,每天晚上7时进行展示直播,最多时吸引了300多人观看。“虽然这个数字不算多,但只要能多让一个人了解,就一定会对非遗传承有好处。”张万富笑称,原本自己特别不爱说话,为了宣传柳编,口才越来越好。“我从事柳编工作,最初就是单纯的喜欢,现在更多的是责任。要想让老手艺薪火相传,一定得让非遗回归生活,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近非遗,学习非遗。”



责任编辑:马明轩

相关推荐: